农村如何才能留的人才,看看委员是怎么说的吧
古人有云: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,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”、“治国经邦,贵在人才”,可见人才在古往今来都是不可或缺的。而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,需要大量人才脱离城市包围,走到农村农民当中去,带领一方老百姓致富,消除城乡两极分化。
现在的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学生。人才有多层次、多路径、多平台的成长需求,在快速发展的农业农村领域,农业院校大学生有较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,可以做新型职业农民,可以成为农业科技人才、农村实用人才,也可以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、农业经营管理人才。事实上,做农业不仅仅是种地养猪。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,即使是种地养猪的工作也今非昔比。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农业技术、品牌、理念等方面发挥的空间十分广阔。
虽然在这些年,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,很多大学生毕业后,返回老家的农村帮助老家的农民致富,但能长久留在农村的却很少,基本都是在农村待了一段时间,涨涨自己的工作经验,然后就回到了城市当中,在城市当中立脚扎根。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,在小编看来,农村如果涌入大量的人才,怎样留住这些人才才是关键。
在近期召开的两会上,全国政协常委、安徽省政协副主席、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针对如何使农村留的人才提出了建议,他表示,第一,从学校角度。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。学校需要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,看清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。同时,让大学生通过“三下乡”等社会实践进行锻炼,了解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,教育学生转变思想观念,把所学用于国家三农建设,实现人生价值。
从社会角度: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从业者。只有爱农业,才能对农民有认同感、对农业有亲近感,才能把务农当成事业;只有懂技术,才能更好地将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,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益;只有善经营,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产作出有效响应。新型农业从业者队伍并不搞学历歧视,也不搞专业排斥,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界人士都在其中。所谓“就地培养”,意味着无论对大学毕业生还是对其他从业者,要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,持续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。
从其他角度:如在激励政策方面对下乡的学生有特殊的待遇;同时也要加强乡村干部建设,留得住、留得动人才。
最新加入
25-02-13株洲市| 又是一年好“...
25-02-13省自然资源厅党组领导班...
25-02-13省自然资源厅组建“自然...
25-01-07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...
25-01-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...
25-01-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...
25-01-03“田间课堂”接地气 为...
25-01-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“中...
热门资讯
20-07-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...
20-05-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...
20-05-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...
24-01-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、监...
20-05-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...
20-04-28土地性质:一定要辨别清...
20-04-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...
20-04-24农村土地新政策,抛荒土...
20-04-28黑土地“金豆子”鼓了农...